7月13-15日,2010海鸟保护暨海洋保护区管理国际论坛在浙江象山召开,60余名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北京、山东、福建、浙江、台湾和香港等地的科学家、野生动物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人员,以及环保志愿者和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动物学会和浙江象山县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协办。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德辉副处长、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钱法文副主任、浙江省林业厅叶胜荣副厅长、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贾建军副局长、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丁平教授、象山县人民政府孙小雄副县长等出席了会议。
我国沿海的许多岛屿是海鸟的重要繁殖地,黑嘴端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是其中最为珍稀的种类,它属于世界极危物种,是目前中国最为珍稀的鸟类,全球数量不足50只。台湾管辖的马祖列岛、浙江境内的韭山列岛和五峙山列岛是目前发现的该珍稀鸟类仅有的繁殖地。由于受到人为捡蛋及其他干扰,黑嘴端凤头燕鸥及其他繁殖海鸟的生存面临威胁。为了借鉴国际上在繁殖海鸟保护和海鸟繁殖岛屿的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内与繁殖海鸟有关的科研人员和保护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共同促进极危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以及我国沿海其他繁殖海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次会议是国内外专家以及鸟类、海洋保护区主管部门首次共聚一起,对海鸟保护和海洋保护区管理进行交流和探讨。
如何为众多在海岛繁殖的海鸟营造安全的繁殖环境,成了与会专家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沿海海岛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关注重点。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Daniel
D.Roby教授介绍了人工营造适宜区域、吸引燕鸥前来繁殖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台湾马祖列岛的代表介绍了有效地对公众进行宣传,民众参与保护的成功经验。
经过与会者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如下共识:1)黑嘴端凤头燕鸥的保护应由以前的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2)对黑嘴端凤头燕鸥需进一步加强公众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建议采用黑嘴端凤头燕鸥的英文名--中华凤头燕鸥,以便利于推广宣传;3)海洋部门和林业部门应携手合作,避免繁殖海鸟保护出现真空地带,海鸟应当列入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4)海峡两岸达成了黑嘴端凤头燕鸥保护的合作协议,包括闽江口与马祖列岛的保护协作,以及进行浙江、福建、马祖列岛和青岛沿海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及其他繁殖海鸟的同步调查与监测;5)建立黑嘴端凤头燕鸥的监测与保护网络等。
有关媒体报道:
1)人民日报海外版《海鸟与海岛保护论坛举办》: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7/15/content_57025
2)人民日报海外版《两岸携手拯救"神话之鸟"》: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7/28/content_580941.htm
3)中国海洋报《国内外专家联手拯救海上"大熊猫"》:http://epaper.xplus.com/papers/zghyb/20100720/n37.shtml
4)宁波日报《国际鸟类专家集聚象山》: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0-07/14/content_212126.htm
5)都市快报《全球不足50只,"神话之鸟"7只在象山,刚刚开了个国际会议讨论保护办法》: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0-07/17/content_904761.htm
6)宁波新闻网《首届海鸟保护暨海洋保护区管理国际论坛在象举行》: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0/07/15/006600755.shtml
7)钱江晚报《掏海鸟蛋的太多海岛装了个60万元的摄像头》:http://www.zjbird.cn/news_detail.php?ID=341